西安市碑林區(qū)人民檢察院:
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西安分所接受被告人陳添(化名)家屬張小敏(化名)的委托,指派趙征律師作為審查起訴階段的辯護人。辯護人經(jīng)過之前的會見,并仔細查閱了案卷材料,提出如下幾點意見,望檢察院予以考慮。
一、關于毒品數(shù)量的確定問題
1、訴訟文書卷中記載的毒品數(shù)量為0.2克。
(1)第一頁《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起訴意見書》記載:2014年4月22日凌晨1時許李洋(化名)在西安市某公寓A座2102房間和肖明(化名)吸食這包冰毒時被建設路派出所民警當場抓獲,并從房間的洗衣機內(nèi)查獲吸食冰毒用的壺壺、一小塑料自封袋冰毒(經(jīng)鑒定,凈重:0.2克,從檢材中檢驗出毒品甲基苯胺)、打火機等物。
(2)第七頁《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提請批準逮捕書》記載:2014年4月22日凌晨1時許李洋(化名)在西安市某公寓A座2102房間和肖明(化名)吸食這包冰毒時被建設路派出所民警當場抓獲,并從房間的洗衣機內(nèi)查獲吸食冰毒用的壺壺、一小塑料自封袋冰毒(經(jīng)鑒定,凈重:0.2克,從檢材中檢驗出毒品甲基苯胺)、打火機等物。
2、訴訟證據(jù)卷中記載的毒品數(shù)量為0.1克。
(1)第一頁《受案登記表》記載:2014年4月22日凌晨1時許建設路派出所民警杜聲光、馬進學根據(jù)線索情報在西安市某公寓A座2102房間將吸食冰毒的李洋(化名)、肖明(化名)當場抓獲,并從房間的洗衣機內(nèi)查獲吸食冰毒用的壺壺、一小塑封袋(約重0.1克)冰毒、打火機等物。
(2)第五頁《呈請立案報告書》記載:2014年4月22日凌晨1時許建設路派出所民警杜聲光、馬進學根據(jù)線索情報在西安市某公寓A座2102房間將吸食冰毒的李洋(化名)、肖明(化名)當場抓獲,并從房間的洗衣機內(nèi)查獲吸食冰毒用的壺壺、一小塑封袋(約重0.1克)冰毒、打火機等物。
(3)第六頁《呈請破案報告書》記載:2014年4月22日凌晨1時許建設路派出所民警杜聲光、馬進學根據(jù)線索情報在西安市某公寓A座2102房間將吸食冰毒的李洋(化名)、肖明(化名)當場抓獲,并從房間的洗衣機內(nèi)查獲吸食冰毒用的壺壺、一小塑封袋(約重0.1克)冰毒、打火機等物。
(4)第八頁《抓獲經(jīng)過》記載:2014年4月22日凌晨1時許建設路派出所民警杜聲光、王永川根據(jù)線索情報在西安市某公寓A座2102房間將吸食冰毒的李洋(化名)、肖明(化名)當場抓獲,并從房間的洗衣機內(nèi)查獲吸食冰毒用的壺壺、一小塑封袋(約重0.1克)冰毒、打火機等物。
(5)第三十頁《詢問筆錄》記載:22日凌晨1時許我們在房間被公安民警查獲,當場從房間的洗衣機內(nèi)搜出溜冰用的壺壺和打火機、一袋未吸食完的冰毒(重約0.1克)。
(6)第五十七頁《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扣押物品、文件清單》記載:冰毒,一袋,塑封袋(約重0.1克)。
(7)第五十八頁、第五十九頁《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公安行政處罰告知筆錄》記載:2014年4月22日建設路派出所民警杜聲光、王永川根據(jù)線索情報在西安市某公寓A座2102房間將吸食冰毒的李洋(化名)、肖明(化名)當場抓獲,并從房間的洗衣機內(nèi)查獲吸食冰毒用的壺壺、一小塑封袋(約重0.1克)冰毒、打火機等物。
(8)第六十頁、第六十一頁《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公安行政處罰決定書》記載:2014年4月22日建設路派出所民警杜聲光、王永川根據(jù)線索情報在西安市某公寓A座2102房間將吸食冰毒的李洋(化名)、肖明(化名)當場抓獲,并從房間的洗衣機內(nèi)查獲吸食冰毒用的壺壺、一小塑封袋(約重0.1克)冰毒、打火機等物。
3、訴訟文書卷與訴訟證據(jù)卷記載的毒品數(shù)量不一致。
二、關于辦案人員身份問題
1、訴訟證據(jù)卷第八頁,打印的姓名與簽名不一致。
2、訴訟證據(jù)卷第九頁、第十三頁、第十五頁、第二十九頁、第三十四頁及第五十七頁中,記錄人“孟欣”身份不詳。
三、關于詢問及訊問筆錄問題
1、訴訟證據(jù)卷第十五頁,2014年5月5日的訊問筆錄,沒有具體的起止時間。
2、訴訟證據(jù)卷第十八頁,2014年5月21日的訊問筆錄,沒有具體的起止時間。
3、訴訟證據(jù)卷第二十九頁,2014年4月22日的詢問筆錄,被詢問人4月22日1時40分到達,4月22日22時05分離開,連續(xù)傳喚超過12個小時。
四、關于被告人陳添(化名)的毒品數(shù)量鑒定問題
1、2014年5月28日的會見筆錄中,沒有反映出被告人被抓獲時,身上攜帶毒品的情況。
2、訴訟證據(jù)卷第二頁《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司法鑒定中心毒品檢驗鑒定報告》記載:塑料紙包裝白色晶體物一包,毛重0.4克,凈重0.2克,全部留檢。
3、0.2克毒品來源不明,案卷材料中無針對被告人合法搜查的證據(jù),也無針對被告人的扣押物品清單。
五、關于定罪問題
1、現(xiàn)有的案卷材料中能夠證明的事實為:被告人為他人代購僅用于吸食的毒品,并沒有以牟利為目的。
2、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中關于毒品案件的罪名確定和數(shù)量認定問題的規(guī)定,有證據(jù)證明行為人不以牟利為目的,為他人代購僅用于吸食的毒品,毒品數(shù)量超過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guī)定的最低數(shù)量標準的,對托購者、代購者應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
3、依據(jù)《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條規(guī)定:“非法持有鴉片二百克以上不滿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滿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數(shù)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本案中,被告人持有甲基苯丙胺數(shù)量不滿十克,故不能認定為犯罪行為。
綜上,辯護人認為,該案毒品數(shù)量無法確定,記錄人“孟欣”身份不詳,部分詢問及訊問筆錄形成不合法,針對被告人的毒品數(shù)量鑒定無合法來源,被告人僅為他人代購僅用于吸食的毒品,并沒有以牟利為目的,且持有毒品數(shù)量沒有達到犯罪標準,故不應當認定為犯罪。望貴院在結合案卷材料審查時予以充分考慮。
此致
西安市碑林區(qū)人民檢察院
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西安分所
律師:趙征
2014年8月8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