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襄陽市旺某倉儲服務有限公司,現(xiàn)住所地:襄陽市襄城區(qū)檀溪路137號華晨公寓。
法定代表人:王立華,該公司經(jīng)理。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襄陽市富航航運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襄陽市樊城區(qū)清河口。
法定代表人:裴正榮,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鳳玲,湖北米芾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授權。
上訴人襄陽市旺某倉儲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旺某公司”)與被上訴人襄陽市富航航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航公司”)排除妨害糾紛一案,襄陽市樊城區(qū)人民法院于2013年11月26日作出(2012)鄂樊城屏民初字第00062號民事判決,旺某公司不服上訴至本院。本院于2014年3月20日作出(2014)鄂襄陽中民二終字第00053號民事裁定。該裁定發(fā)生法律效力后,旺某公司向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4年11月20日作出(2014)鄂民申字第01166號民事裁定,指定本院再審。本院于2016年12月7日作出(2016)鄂06民再37號民事裁定,撤銷(2014)鄂襄陽中民二終字第00053號民事裁定和本院(2012)鄂樊城屏民初字第00062號民事判決,將此案發(fā)回襄陽市樊城區(qū)人民法院重審。襄陽市樊城區(qū)人民法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后,于2017年7月14日作出(2017)鄂0606民初1065號民事判決。旺某公司不服該判決,上訴至本院。本院于2017年9月4日立案后,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旺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立華,被上訴人富航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鳳玲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旺某公司上訴請求:1.依法撤銷襄陽市樊城區(qū)人民法院(2017)鄂0606民初1065號民事判決書,改判支持上訴人一審的訴訟請求。2.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審判決認定“旺某公司主張對漢陽書院碼頭享有使用權,但其提供的證據(jù)不足以證實”錯誤。一審中,上訴人提交了2005年6月8日襄樊市交通局與王立華簽訂的產權轉讓協(xié)議書及資產評估報告。該協(xié)議約定將襄樊市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集體經(jīng)營性資產轉讓給王立華等人。該協(xié)議書轉讓的集體經(jīng)營性資產包括位于漢陽書院碼頭上的砂石生產線設備及對漢陽書院碼頭的使用權。王立華受讓襄樊市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的集體經(jīng)營性資產后,出資成立襄樊市旺某航運有限公司,后變更為襄陽市旺某倉儲服務有限公司。旺某公司當然對漢陽書院碼頭享有使用權。原判決既認定2005年6月8日襄樊市交通局與王立華簽訂的產權轉讓協(xié)議書及將襄樊市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集體經(jīng)營性資產轉讓給王立華等人的客觀事實,卻又認定“旺某公司主張對漢陽書院碼頭享有使用權,但其提供的證據(jù)不足以證實”,即自相矛盾,又屬認定事實錯誤。
富航公司辯稱,請求依法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維持原審判決。一審判決認定“旺某公司主張對漢陽書院碼頭享有使用權,但其提供的證據(jù)不足以證實”的事實是正確的。第一,旺某公司不享有漢陽書院碼頭的使用權。2004年12月28日,襄樊市港航管理處出具證明,該證明僅許可襄樊市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將回龍寺碼頭砂石生產線轉至漢陽書院碼頭經(jīng)營。也就是,漢陽書院碼頭的使用權僅屬于2004年襄樊市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第二,2008年8月,王立華等人成立旺某公司,注冊資產是50萬元貨幣。王立華沒有將漢陽書院碼頭使用權作為資產來出資,也沒有證據(jù)證明旺某公司享有漢陽書院碼頭使用權。第三,旺某公司沒有證據(jù)證明富航公司占有使用的碼頭是漢陽書院碼頭,不是興武街壁立式自建碼頭或者基峨巷碼頭。第四,漢陽書院碼頭、興武街壁立式自建碼頭或者基峨巷碼頭,均在3年前已經(jīng)拆除,并建成開放式公園。
旺某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被告立即停止對漢陽書院碼頭的侵權,排除進出碼頭的妨礙,恢復原狀;2.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05年7月,襄樊市港口砂石有限公司改制為襄樊市旺某航運有限公司。根據(jù)襄樊市港口總體規(guī)劃,2002年襄樊市交通局在興武街至回龍寺之間建設平戰(zhàn)結合碼頭,襄樊市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的回龍寺碼頭貨場被征用,襄樊市港航管理處作為補償,將漢陽書院碼頭交由襄樊市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經(jīng)營使用。2011年11月14日,襄樊市富航航運工程有限公司經(jīng)理朱運清等人用鏟車強行將原告單位生產經(jīng)營的漢陽書院碼頭的進出口堵死。2011年11月26日,朱運清等人又強行將該碼頭的進出口用磚砌死。事情發(fā)生后,原告單位多次派人找相關部門解決無果。為維護原告單位的合法權益,特依法提起訴訟。訴訟中,原告明確碼頭的所有權屬于國家,其訴訟請求基于對碼頭享有使用權。
原審法院認定事實如下:1987年3月,湖北省襄樊市航運公司向襄樊市航務局提交《關于自費建造專用碼頭的報告》,稱基峨巷碼頭上至基峨巷下河,下至湖南館排水溝,長179米,多年來處于自然狀況和半自然狀況,沒有發(fā)揮它應有作用,為了更好地為生產服務,申請自費建造航運公司四泊位專用碼頭。同年12月,碼頭經(jīng)驗收后投入使用。2004年9月9日,襄樊市交通局(甲方)與陳文華等人(乙方)簽訂產權轉讓協(xié)議書,約定甲方受襄樊市直國有企業(yè)改革領導小組委托,將襄樊市航運總公司全部國有出資轉讓給乙方,其中關于職工安置的第六條中有“內退人員生活費由改制后的企業(yè)逐月發(fā)放,各種社會保險費由改制后的企業(yè)按月繳納,改制后的企業(yè)必須將清河口船廠工業(yè)用地(評估值90.7萬元)、工業(yè)性廠房(評估值81.59萬元)和興武街壁立式自建碼頭(評估值26萬元)等不動產抵押給市勞動保障部門”的約定。2005年12月,陳文華、張富生、齊金強等10人作為股東,以貨幣出資方式,設立襄樊市富航航運工程有限公司。2009年4月,公司股東由陳文華、張富生等10人變更為齊金強、曹繼紅、張濤和杜永華,法定代表人由陳文華變更為齊金強。2009年5月26日,齊金強、曹繼紅、張濤和杜永華與裴正榮簽訂資產轉讓協(xié)議書,約定將襄樊市富航航運工程有限公司部分資產轉讓。2009年6月30日,齊金強與裴正榮簽訂公司股份轉讓協(xié)議,約定齊金強將其在公司53.02%的股份,以270.4萬元的價格轉讓給裴正榮。后襄樊市富航航運工程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襄陽市富航航運工程有限公司。另查明,襄樊市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2004年12月28日,襄樊市港航管理處出具證明,內容為“市港口砂石有限公司原在回龍寺碼頭建有一條砂石生產線,根據(jù)襄樊市港口總體規(guī)劃2002年市交通局投資240萬元在興武街至回龍寺之間建設平戰(zhàn)結合碼頭,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回龍寺碼頭貨場被征用,經(jīng)市港航處與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協(xié)商,將回龍寺碼頭砂石生產線轉至漢陽書院碼頭(清河砂場下)經(jīng)營?!?005年6月8日,襄樊市交通局與王立華簽訂產權轉讓協(xié)議書,約定市交通局受襄樊市直國有企業(yè)改革領導小組委托,將襄樊市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集體經(jīng)營性資產全部轉讓給王立華等人,價款127.83萬元。2008年8月,王立華等股東以50萬元貨幣出資,成立襄樊市旺某航運有限公司,后公司名稱變更為襄陽市旺某倉儲服務有限公司。還查明,雙方當事人訴爭的碼頭現(xiàn)已被拆遷。
原審認為,本案系占有排除妨害糾紛?!吨腥A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guī)定,占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占有的行為,占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占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本案中,旺某公司系王立華等人以50萬元貨幣出資而成立,與襄樊市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系不同的主體,旺某公司主張對漢陽書院碼頭享有使用權,但其提供的證據(jù)不足以證實。另外,雙方當事人所訴爭的碼頭已被拆遷,現(xiàn)已滅失,旺某公司行使物權請求權的基礎已不存在。故對于旺某公司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駁回。據(jù)此判決如下:駁回原告襄陽市旺某倉儲服務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00元,由原告襄陽市旺某倉儲服務有限公司負擔。
本院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一致,本院依法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當事人請求排除妨害,必須以其對物享有合法的物權或其他權益為請求權的基礎。本案中,旺某公司請求排除富航公司對漢陽書院碼頭的妨害,其必須證明其依法對漢陽書院碼頭享有使用權。2005年6月8日,襄樊市交通局與王立華簽訂產權轉讓協(xié)議書,約定將襄樊市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集體經(jīng)營性資產全部轉讓給王立華等人,但王立華未能提供充分證據(jù)證明王立華等自然人受讓的襄樊市港口砂石有限責任公司集體經(jīng)營性凈資產中包含了漢陽書院碼頭的使用權。且2008年8月,王立華等股東以50萬元貨幣出資,成立襄樊市旺某航運有限公司,其公司股東的出資中并未包含漢陽書院碼頭的使用權。故旺某公司無充分證據(jù)證明其對訴爭的漢陽書院碼頭享有使用權。此外,雙方當事人訴爭的漢陽書院碼頭已被拆遷,現(xiàn)已滅失,旺某公司行使排除妨害請求權的基礎已不存在。綜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及實體處理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0元,由上訴人襄陽市旺某倉儲服務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史建東 審判員 王明蘭 審判員 肖 瑾
書記員:趙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