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胡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廖春勇、胡金鳳,湖北知有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荊州市濱湖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qū)江津東路169號。
法定代表人:鄧錦明,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明波,湖北云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胡某訴被告荊州市濱湖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濱湖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2月20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胡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廖春勇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濱湖公司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胡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履行合同約定,完成商品房屋驗收合格,取得《竣工備案證明書》;2、判令被告賠償原告違約金117859元、使用電梯補償款1000元,總計118859元;3、判令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事實和理由:2013年5月30日,原、被告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合同約定:原告購買位于沙市區(qū)濱湖路“濱湖國際”商品房,被告應在2014年10月30前將經(jīng)驗收合格并符合本合同約定的商品房交付買受人使用;若被告未按本合同約定的期限將該房屋交付給原告使用,逾期超過90日后,被告應按日向原告支付已交房價款萬分之二的違約金。原告在簽訂本合同后于2013年6月1日付清該房款799308元。因該商品房至今未完成竣工驗收程序,致使該房屋至今不能交付,嚴重損害了原告利益。且被告實際裝載的電梯型號與合同約定的電梯型號不符,被告承諾向每一位商品房買受人補償1000元,至今也沒有賠付原告。
本院認為,原告胡某與被告濱湖公司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內(nèi)容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故合法有效,雙方當事人均應依約履行合同義務。根據(jù)合同約定,被告應在2014年10月30日前將經(jīng)驗收合格并符合本合同約定的商品房交付原告使用,但被告濱湖公司于2017年6月16目才完成涉案商品房建設工程的竣工驗收,因此被告濱湖公司已構成違約,應承擔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由于《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九條約定“逾期超過90日后,買受人要求繼續(xù)履行合同的,合同繼續(xù)履行,自本合同第八條規(guī)定的最后交付期限的第二天起至實際交付之日止,出賣人按日向買受人支付已交付房價款萬分之二的違約金”,原告作為買受人選擇繼續(xù)履行合同并主張被告支付自2014年10月31日起至2016年10月29日期間的違約金,本院予以支持,但根據(jù)原告當庭陳述的違約金計算方式得出的違約金為116539元,故本院對原告主張逾期交房違約金超出部分不予支持。對于原告主張被告履行合同約定,完成商品房屋買賣驗收合格,取得《竣工備案證明書》的訴訟請求,由于被告濱湖公司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已經(jīng)完成了上述合同義務,原告的主張已無須另行裁決,故對于原告的第一項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對于原告主張被告支付電梯補償款1000元的訴訟請求,由于雙方未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就電梯的載重進行明確約定,原告亦未提交雙方就電梯補償款達成一致意見的證據(jù),其主張既無法律規(guī)定,也無合同約定,故原告主張被告應支付電梯補償款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被告濱湖公司不答辯、不應訴、不舉證,視為其對訴訟權利的放棄。據(jù)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五十二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荊州市濱湖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原告胡某支付逾期交房違約金116539元;
三、駁回原告胡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被告荊州市濱湖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未按本判決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677元,減半收取1339元,由被告荊州市濱湖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李 婭
書記員:徐雪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