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炳光、胡紹料、周篤員、蔣美愈、周建光與德清
金恒坤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張平平、沈金龍及
陳蓮英第三人撤銷之訴糾紛案
【裁判摘要】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guī)定,有權提起第三人撤? 銷之訴的主體應當嚴格限定在該條前兩款規(guī)定的有獨立請求權和無獨立請求? 權兩類第三人,不能將有權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擴大至《中華人民共和? 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的兩類第三人之外的享有普通債權的案外人。原案確有錯誤的,可依法通過審判監(jiān)督程序予以糾正。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
?。?017)最高法民終319 號
上訴人(一審原告):胡炳光,男,1954年 11 月 11 日出生,漢族,住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文成縣。
委托代理人:徐霄燕,浙江觀照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萬劍飛,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一審原告):胡紹料(Hu Shao Liao),男,1953 年 9 月 13 日出生,法蘭西共和國國籍,住法蘭西共和國馬恩省法蘭西島大區(qū)塞納鎮(zhèn),郵編 77340(77340 PON-TAULT COMBAUI.T FRANCE) 。
委托代理人:徐霄燕,浙江觀照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萬劍飛,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一審原告):周篤員,男,1929年2 月11 日出生,漢族,住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文成縣。
委托代理人:徐霄燕,浙江觀照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萬劍飛,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一審原告):蔣美愈,男,1958年7 月20 日出生,漢族,住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文成縣。
委托代理人:徐霄燕,浙江觀照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陳海生,北京市江山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 人(一 審原告):周 建 光(Chou Chien Kuang),男,1963 年11 月7 日出生,法蘭西共和國國籍,住法蘭西共和國默倫市, 郵編77000 (77000 MELUN FRANCE)。
委托代理人:徐霄燕,浙江觀照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萬劍飛,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一審被告):德清金恒坤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德清縣。
法定代表人:沈金龍,該公司董事長。委托代理人:池偉松,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卓廣平,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一審被告):張平平,女,1982年8 月30 日出生,漢族,住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德清縣。
委托代理人:池偉松,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卓廣平,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一審被告):沈金龍,男,1964年 11 月 26 日出生,漢族,住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德清縣。
委托代理人:池偉松,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卓廣平,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陳蓮英,女, 1951 年 10 月 31 日出生,漢族,住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文成縣。
上訴人胡炳光、胡紹料、周篤員、蔣美愈、周建光(以下簡稱胡炳光等五人)與上訴人德清金恒坤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原新福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以及被上訴人陳蓮英第三人撤銷之訴一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浙江高院)于2016 年9 月27日作出(2015)浙撤初字第 1 號民事判決。胡炳光等五人、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均不服浙江高院一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胡炳光、胡紹料、周篤員、周建光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徐霄燕、萬劍飛,蔣美愈的委托代理人徐霄燕、陳海生, 金恒坤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上訴人沈金龍,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的共同委托代理人池偉松、卓廣平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陳蓮英經本院公告送達開庭傳票,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胡炳光等五人向浙江高院起訴請求:1.依法撤銷浙江高院(2013)浙商終字第63 號民事調解書;2.本案訴訟費由一審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胡炳光等五人分別系陳蓮英的合法債權人,經法院生效法律文書確認,對陳蓮英共計享有約4000 萬元債權, 由于陳蓮英夫婦未能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胡炳光等五人已分別向相關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陳蓮英與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之間因股權轉讓合同糾紛成訟(以下簡稱原案),經浙江省杭州市中 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杭州中院)一審審理作出了(2012)浙杭商初字第 10 號民事判決,判令金恒坤公司向陳蓮英支付股權轉讓款和投資款 78 548 457.18 元及相應利息、張平平向陳蓮英支付股權轉讓款和投資款 57 000 000 元及相應利息。金恒坤公司、張平平不服提起上訴,雙方在二審程序
中達成互不欠款的調解協(xié)議,浙江高院作出(2013)浙商終字第63 號民事調解書予以確認?,F(xiàn)有充分證據(jù)證明,原案當事人為逃避債務惡意串通達成虛假調解協(xié)議,二審調解書違法予以確認,嚴重損害胡炳光等五人合法權益,應當予以撤銷。
浙江高院一審查明:原案中,陳蓮英以其“于 2010 年 12 月 9 日將所持有的杭州眾望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望公司)32%股權按1.43? ?億元價格轉讓給金恒坤公司,同年12 月28 日又將其余10%的股權按5700 萬元價格轉讓給張平平。辦理股權轉讓變更登記手續(xù)后,金恒坤公司除支付3800 萬元之外,余款未付;張平平則分文未付,沈金龍作為張平平的丈夫,應對張平平的債務共同承擔還款責任”等為由,于2012年 1 月 5 日向杭州中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1.金恒坤公司支付股權轉讓款和投資款 11 033.841 萬元,并支付自 2011 年 9 月 1 日至清償全部款項之日止的利息(暫計至2012 年 7 月 1 日為 1103.3841 萬元);2.張平平、沈金龍支付股權轉讓款和投資款5700 萬元,并支付自2011 年9 月1 日至清償全部款項之日止的利息(暫計至 2012 年 7月1 日止的利息為570 萬元);3.金恒坤公司支付前期三年的利息補償款1000? 萬元。
? ?杭州中院對該案經審理認定,2010 年2月1 日,陳蓮英、徐定洲、林元琳分別將其擁有眾望公司7%、23%、21%的股權轉讓給寧波天冠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冠公司),轉讓后眾望公司股權結構為天冠公司出資 510 萬元,占注冊資本的 51%;陳蓮英出資 420 萬元,占注冊資本的 42%;林元琳出資 70 萬元,占注冊資本的 7%。同年 12月 9 日,天冠公司、林元琳又分別將其擁有眾望公司 51%、7%的股權轉讓給金恒坤公司。同日,陳蓮英也與金恒坤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將其持有眾望公司 42%股權中的 32%以 320 萬元(無溢價)轉讓給金恒坤公司,該轉讓款已于2010 年10 月11 日通過眾望公司轉付給陳蓮英,轉讓協(xié)議中還載明:截止 2010 年 11 月 30 日,陳蓮英為余政掛出(2008)09 號地塊的開發(fā)建設及拆遷等各項前期工作,又實際投入眾望公司投資款 1.632 億元(暫計,最終以金恒坤公司委托的審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為準),該實際投資款中的 1.072 億元同時轉讓給金恒坤公司,陳蓮英持有剩余 10%股權及 5600 萬元投資款,該投資款仍保留在眾望公司,不得提早退款等。陳蓮英同時向金恒坤公司出具承諾書,列明 10 項債務及其處理方式,確認除所述10? 項債務外,眾望公司不存在其他到期或未到期債務,如果將來發(fā)現(xiàn)存在該10 項債務之外的債務均由陳蓮英承擔。
2010 年 12 月 28 日,金恒坤公司、張平平與陳蓮英簽訂補充協(xié)議一份,對原所約定股權轉讓款之外的投資轉讓款支付時間作出相應變更:2011 年 1 月 15 日前支付1300 萬元,2011 年 2 月 2 日前支付 200 萬元,2011 年 4 月前支付 2800 萬元。全部投資款在 2011 年 8 月 31 日前均不計利息、分紅,從 2011 年 9 月 1 日至 2012 年 8 月 31 日期間,剩余投資款按月 1%標準支付利息, 從 2011 年 9 月 1 日開始每月支付投資轉讓款200 萬元。到2012 年7 月1 日止,不論有無完成拆遷,都應全部支付剩余投資轉讓款。投資款總額以及應付款項均按原約定進行審計后確定,陳蓮英確實用于眾望公司項目拆遷上的款項予以認可,可不提供稅務發(fā)票。陳蓮英應于 2010 年 12 月 28 日辦理好 12%股權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ù),并在收到上列1300 萬元的同時辦理好20%股權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ù)。該補充協(xié)議還約定,陳蓮英將其剩余? 10%股權轉讓給張平平,于 2011 年 1 月 15 日前辦理好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ù);張平平應按上列期限和條件支付陳蓮英轉讓款 5700 萬元(其中 10%股權轉讓款 100 萬元,投資轉讓款 5600 萬元)。同日,金恒坤公司出具承諾書,承諾在眾望公司完成其世貿布藝城改造開發(fā)項目拆遷改造工作并在眾望公司的項目開盤銷售后,補償陳蓮英 1000 萬元作為前期三年的利息。2011 年 1 月 17 日,雙方辦理完畢股權轉讓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ù)。
2011 年 6 月 21 日,甲方浙江國港實業(yè)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港公司)、乙方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和丙方陳蓮英、丁方重慶神農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眾望公司簽訂付款協(xié)議書一份(以下簡稱“四方協(xié)議書”),約定:丙方陳蓮英實際投入是指其用于眾望公司土地、拆遷以及眾望公司正常開支的費用,扣除丙方持股期間眾望公司發(fā)生的與眾望公司土地、拆遷以及正常開支無關的費用(包括眾望公司的債務、眾望公司對外承擔的擔保責任和侵權責任、行政處罰責任),初步確定實際投資額為? 1.87億元(包括楊步奉掛在外賬所記載的? 4831萬元),但需要共同委托中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中匯事務所)進行審計,最終數(shù)額以審計結論為準。甲方國港公司以審計結論為依據(jù),替換乙方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向丙方陳蓮英支付尚欠的轉讓價款,其中2011 年 7 月 5 日之前支付 3000 萬元,2011年7 月15 日之前支付2000 萬元……該協(xié)議自甲乙丙丁四方簽字蓋章并由甲方實際履行上述5000 萬元付款義務之日起生效?!八姆絽f(xié)議書”還對其他相關事項作出約定。協(xié)議簽訂后,國港公司于 2011 年 6 月 20 日至8 月9 日陸續(xù)向陳蓮英支付1700 萬元,余款未再支付。2011 年8 月5 日,國港公司書面通知陳蓮英,明確表示無法履行 5000 萬元的付款義務,不能滿足“四方協(xié)議書”生效要件,該協(xié)議未生效且已作廢,要求陳蓮英向金恒坤公司和張平平主張相應權利。
杭州中院另查明,2011 年1 月17 日,陳蓮英委托金恒坤公司向周馬克支付1300? 萬元,同年 1 月 30 日又指示金恒坤公司向林元琳支付 2500 萬元,陳蓮英認可該兩筆款項在金恒坤公司應付的轉讓款中扣減。此外,根據(jù)杭州市余杭區(qū)人民法院 2012 年 5月 21 日作出的(2011)杭余民初字第 504 號民事判決,眾望公司因財產損害賠償糾紛一案 ,應 賠償杭州依群絲綢有限公司5 240 670.82元,支付鑒定費73 600 元、保全費5000 元,并承擔案件受理費44 572 元。原案審理期間,杭州中院根據(jù)陳蓮英申請,就陳蓮英及其丈夫楊步奉對眾望公司股權投資及債權投資情況委托浙江韋寧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韋寧公司)進行專項審計,該所經審計后出具浙韋會審(2013)第323? ?號專項審計報告一份,審計結論載明:截止 2010 年 12 月 31 日,陳蓮英(包括其丈夫楊步奉)對眾望公司的投資情況:1.賬外支付股權轉讓款 11 000 萬元;
2.陳蓮英在眾望公司賬內支付款項6034.52 萬元;3.陳蓮英代眾望公司支付,但眾望公司尚未入賬的款項756.71 萬元。審計報告還對其他相關事項作出說明。
杭州中院經審理認為,陳蓮英與金恒坤公司所簽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與金恒坤公司和張平平所簽補充協(xié)議以及上述“四方協(xié)議書”均屬有效。由于國港公司未按“四方協(xié)議書”約定期限和金額向陳蓮英足額履行付款義務且在支付部分款項后明確告知陳蓮英不再履行付款義務,故依約定該協(xié)議書不再是各方當事人之間結算投資款和股權轉讓款的依據(jù),金恒坤公司、張平平與陳蓮英間股權轉讓事宜應以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和補充協(xié)議為履行依據(jù)。陳蓮英已按約定將其名下眾望公司股權過戶至金恒坤公司和張平平名下,履行了合同義務,金恒坤公司和張平平亦應按約定向陳蓮英支付投資款和股權轉讓款。審計報告確認陳蓮英(包括其丈夫)對眾望公司投資款合計為177 912 300 元,其中賬外支付的 11 000 萬元雖未進入眾望公司,但屬于陳蓮英獲得其后向金恒坤公司和張平平出讓眾望公司股權的對價,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對該部分款項與本案關聯(lián)性所提異議不能成立。金恒坤公司代陳蓮英向周馬克、林元琳支付的 3800 萬元應當從應付轉讓款中扣除,按照陳蓮英2010 年12 月9 日向金恒坤公司出
具的承諾書,眾望公司根據(jù)(2011)杭余民初字第 504 號民事判決向杭州依群絲綢有限公司承擔的賠償款 5 240 670.82 元和鑒定費 73 600 元、保全費 5000 元及案件受理費 44 572 元,亦應由陳蓮英承擔而予以扣除。據(jù)此,金恒坤公司和張平平應當向陳蓮英支付轉讓款合計 134 548 457.18 元,其中張平平應支付 5700 萬元(其中投資款5600 萬元)及利息 570 萬元,金恒坤公司應支付 78 548 457.18 元及利息 7 854 845.71元,此后的利息計付至款項付清日止。至于陳蓮英要求金恒坤公司支付前期三年利息補償款 1000 萬元的主張,因金恒坤公司出具的承諾書中約定付款條件并未成就, 故不予支持。本案系股權轉讓糾紛,沈金龍并非合同當事人,根據(jù)合同相對性原理, 對陳蓮英要求沈金龍連帶支付股權轉讓款、投資款 5700 萬元及利息的請求不予支持。該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九十三條、第一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 ,于 2013 年 10 月 25 日作出(2012)浙杭商初字第10? 號民事判決:一、金恒坤公司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陳蓮英股權轉讓投資款 78 548 457.18 元,并支付該款自 2011 年 9 月 1 日起至生效判決確定的給付日止按月息1%計算的利息,暫計至2012 年 7 月 1 日為 7 854 845.71 元。二、張平平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支付陳蓮英股權轉讓投資款 57 000 000 元,并支付該款自2011 年 9 月 1 日起至生效判決確定的給付日止按月息1%計算的利息,暫計至2012 年7 月1 日為5 700 000 元。三、駁回陳蓮英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 1 012 161 元,財產保全申請費 5000 元,合計 1 017 161 元,由陳蓮英負擔235 689 元,由金恒坤公司負擔452 852 元,張平平負擔328 620 元。
宣判后,金恒坤公司、張平平不服,向浙江高院提起上訴。在二審審理過程中, 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與陳蓮英自行達成如下調解協(xié)議,請求予以確認:(一)各方一致確認陳蓮英為09 號地塊的前期拆遷工作,實際投入眾望公司用于余政掛出(2008)09 號地塊的開發(fā)建設及拆遷的款項為 79 319 894.47 元。(二)依照約定或陳蓮英承諾,以下合計 60 363 842.80 元款項從股權轉讓款中扣減:1.(2012)浙杭商初字第10 號民事判決已經確認的43 363 842.80 元;2.國港公司代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支付的1700 萬元??蹨p后,金恒坤公司、張平平還需支付給陳蓮英的股權轉讓款金額為18 956 051.67 元。(三)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已經支付陳蓮英的相關款項16 482 413 元,以及陳蓮英確認欠付的利息 4 952 000 元,合計21 434 413 元,全部抵銷陳蓮英股權轉讓款的余款 18 956 051.67 元及利息。(四) 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及沈金龍一方,與陳蓮英之間就本次股權轉讓及此前的相關債權債務均已結清(包括本調解協(xié)議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中的全部內容),再無其他爭議。(五)一審訴訟費按原判執(zhí)行,二審案件受理費 1 012 161 元,減半收取 506 080.5元,由金恒坤公司、張平平負擔。浙江高院經審查,認為上述協(xié)議符合法律規(guī)定,于2014 年 4 月 4 日作出(2013)浙商終字第 63 號民事調解書予以確認。
本案中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浙江高院認定事實如下:胡炳光等五人與陳蓮英、案外人楊步奉之間因民間借貸關系產生糾紛分別成訟,經相關人民法院審理,分別確認胡炳光等五人對陳蓮英、楊步奉享有債權,并在民事判決書或調解書中確定由陳蓮英、楊步奉承擔相應責任,其中:1.胡炳光與吳良紅、鄭廷玉、眾望公司、楊步奉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杭州中院于2012 年7 月25 日作出(2011)浙杭商外初字第 43 號民事判決,判令吳良紅向胡炳光歸還借款本金 1843 萬元并支付逾期利息162 萬元(計至 2012 年 4 月 18 日,此后的逾期利息以 1843 萬元本金為基數(shù),按每日萬分之五的利率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鄭廷玉、楊步奉對吳良紅應還上述借款本金及逾期利息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宣判后,吳良紅、鄭廷玉不服,向浙江高院提起上訴, 浙江高院于 2012 年 12 月 12 日作出(2012)浙商外終字第60 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該案執(zhí)行過程中,陳蓮英書面承諾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責任。2.胡紹料與楊步奉、陳蓮英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湖州中院)于2012年 11 月 13 日作出(2012)浙湖商外初字第14 號民事判決,判令楊步奉、陳蓮英共同歸還胡紹料借款本金 677.912 萬元和利息677.9119 萬元,合計1355.8239 萬元,并支付逾期歸還本金677.912 萬元的利息(按月息2% 從 2012 年 5 月 1 日起計至款項付清之日)。該判決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3.周篤員與楊步奉、陳蓮英民間借貸糾紛一案,雙方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達成調解協(xié)議,由楊步奉、陳蓮英于 2013 年 6 月 30 日前歸還周篤員 508.39 萬元(含借款本金 360.36 萬元,利息59.23 萬元,逾期還款利息88.8 萬元),其中于 2012 年 6 月 10 日前支付 120 萬元, 2013 年 6 月 30 日前支付 388.39 萬元;逾期不付,周篤員按567.59? 萬元的數(shù)額(含借款本金 360.36 萬元,利息 59.23 萬元,逾期還款利息148? 萬元)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湖州中院于2012 年5 月29 日出具(2012)浙湖商外初字第8 號民事調解書,對雙方達成的調解協(xié)議予以確認。4.蔣美愈與楊步奉、陳蓮英民間借貸糾紛一案,雙方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達成調解協(xié)議,由楊步奉、陳蓮英于2013 年 6 月 30 日前歸還蔣美愈 159.6 萬元(含借款本金 115 萬元,利息 23 萬元,逾期還款利息21.6 萬元),其中于2012 年6 月10日前支付 40 萬元,2013 年 6 月 30 日前支付119.6 萬元;逾期不付,蔣美愈按 173.8 萬元的數(shù)額(含借款本金 115 萬元,利息 23 萬元,逾期還款利息35.8 萬元)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湖州中院于 2012 年 5 月 29 日作出(2012)浙湖商外初字第9 號民事調解書,對雙方達成的調解協(xié)議予以確認。5.周建光與楊步奉、陳蓮英民間借貸糾紛一案,雙方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達成調解協(xié)議,由楊步奉、陳蓮英于 2013 年 6 月 30 日前歸還周建光159.6 萬元(含借款本金115 萬元,利息23 萬元,逾期還款利息 21.6 萬元),其中于2012 年 6 月 10 日前支付 40 萬元,2013 年 6月 30 日前支付 119.6 萬元;逾期不付,周建光按 173.8 萬元的數(shù)額(含借款本金 115 萬元,利息 23 萬元,逾期還款利息 35.8 萬元)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湖州中院于 2012 年 5月 29 日出具(2012)浙湖商外初字第 13 號民事調解書,對雙方達成的調解協(xié)議予以確認。上述民事判決書或調解書生效后, 陳蓮英、楊步奉未如期履行債務,胡炳光等五人因此分別向杭州中院、湖州中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但陳蓮英、楊步奉缺乏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原案一審〔即(2012)浙杭商初字 第 10 號〕審理期間,杭州中院、湖州中院分別向金恒坤公司、張平平等發(fā)出協(xié)助執(zhí)行通知書,其中載明:金恒坤公司、張平平等人如果經法院審理認定需要向陳蓮英支付股權轉讓款,則要求其協(xié)助凍結陳蓮英、楊步奉對胡炳光等五人所負上述債務的相應金額并由法院依法提取。同時,湖州中院還向杭州中院發(fā)出協(xié)助執(zhí)行通知書,其中載明:陳蓮英如果在原案股權轉讓糾紛案中勝訴并申請執(zhí)行實現(xiàn)其債權,則請求協(xié)助提取陳蓮英、楊步奉對胡紹料、周篤員、蔣美愈、周建光所負上述債務的相應金額。
另查明,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核準,新福地產發(fā)展有限公司企業(yè)名稱于2014 年 6 月變更為德清金恒坤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
浙江高院認為,本案原告中的胡紹料、周建光均為法蘭西共和國國籍,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一條規(guī)定,本案屬于涉外民事訴訟。關于案件管轄問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guī)定, 第三人撤銷之訴應當向作出生效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由于本案所涉生效調解書系由浙江高院作出,故浙江高院對本案依法具有管轄權;關于法律適用問題,庭審中,到庭的各方當事人都同意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審理本案,對此予以確認。
根據(jù)當事人訴辯意見,本案爭議焦點是,胡炳光等五人提起的訴訟是否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條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九十二條規(guī)定精神,浙江高院就此作如下分析認定:
一、關于胡炳光等五人是否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主體條件的問題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應當是因不能歸責于本人事由而未參加原案訴訟的第三人,包括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一般而言, 原案處理結果可能損害其民事權益的案外人,屬于第三人撤銷之訴的適格原告,但普通債權原則上不受第三人撤銷之訴保護, 即原案當事人的普通債權人,一般不能作為原告啟動第三人撤銷之訴,但是,如果原案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實施虛假訴訟行為的,普通債權人可以作為虛假訴訟受害者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此外,法律明確規(guī)定給予特別保護的債權,包括法律規(guī)定享有法定優(yōu)先權的債權以及享有法定撤銷權的債權,也可以適用第三人撤銷之訴予以保護。
本案中,胡炳光等五人只是基于與陳蓮英(楊步奉)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而對其享有普通債權,對于原案糾紛的訴訟標的, 不具有獨立請求權;原案處理結果對于胡炳光等五人能否在法院執(zhí)行程序中實現(xiàn)其普通債權,具有一定的事實上的利害關系, 但這種事實利害關系也不等同于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此,就通常而言,胡炳光等五人并不屬于原案中的第三人,其作為陳蓮英的普通債權人,是否具備本案原告主體資格,還應當結合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實體條件,審查原案訴訟當事人是否惡意串通實施虛假訴訟行為從而損害胡炳光等五人合法權益,或者審查胡炳光等五人的普通債權是否屬于法律明確規(guī)定給予特別保護的債權范圍。
二、關于本案是否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實體條件的問題
胡炳光等五人在訴訟中主張,陳蓮英與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在原案二審訴訟中惡意串通達成虛假調解協(xié)議,放棄巨額債權,因而構成虛假訴訟,損害了包括胡炳光等五人在內的眾多債權人合法權益。該主張盡管缺乏直接證據(jù)證明,但綜合原案訴訟的全部事實和證據(jù),應當予以采信。
從原案基礎事實看,2009 年 7 月,眾望公司原股東吳良紅曾將其28%、23%的股權分別轉讓給林元琳、徐定洲,2010 年2 月,徐定洲、林元琳又分別將 23%、21%股權轉讓給天冠公司;同年 12 月,林元琳將剩余 7% 股權轉讓給金恒坤公司。根據(jù)韋寧公司審計報告反映,陳蓮英曾在2009 年7 月6 日與林元琳、徐定洲簽訂“股份代持協(xié)議書”,林元琳、徐定洲只是上述股權“代持人”,屬于名義股東,因此,其所持上述股權的真正權利人是陳蓮英。在眾望公司歷次股權轉讓中,1000 萬元注冊資本并未發(fā)生變動,由于該公司于2008 年3 月與杭州市國土資源局余杭區(qū)分局簽訂了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以“毛地”和掛牌方式受讓相應地? 塊(即原案所稱 09 號地塊)用于興建“世貿布藝城市場”,在對“世貿布藝城市場”及外圍產權人進行拆遷補償?shù)裙ぷ鳎丛赶嚓P合同所稱的09 號地塊開發(fā)建設及拆遷等各項前期工作)時,相關股東存在巨額資金投入,因而形成對眾望公司的債權。陳蓮 英(林元琳、徐定洲)從吳良紅處受讓 51% 股權,同時也受讓了吳良紅對眾望公司的債權;此后,陳蓮英將其42%股權轉讓給金 恒坤公司、張平平,也同時包含了其對眾望公司的債權。然而,根據(jù)現(xiàn)有證據(jù)可以認定,陳蓮英(徐定洲、林元琳)于2010 年2 月將 51%股權轉讓給天冠公司時,并未向天冠公司轉讓相應債權;2010 年12 月,天冠公司將其 51%股權又轉讓給金恒坤公司時, 雖然雙方確認同時轉讓 12 830 萬元的債權,但根據(jù)中匯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結合相關當事人簽訂的一系列合同、協(xié)議內容分析,這些債權系天冠公司從陳蓮英(徐定洲、林元琳)處受讓51%股權后直接投資于眾望公司而形成,其中并無陳蓮英向其轉讓的債權。因此,陳蓮英以“ 股權加債權”方式向金恒坤公司、張平平轉讓權利時,其中的債權部分仍然是其受讓于吳良紅的債權(即韋寧公司審計報告所稱“賬外支付股權轉讓款”)以及其自身直接投入眾望公司形成的債權(即韋寧公司審計報告所稱“眾望公司賬內支付款項”與“陳蓮英代眾望公司支付,但眾望公司尚未入賬的款項”)之和,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受讓該股權與債權后,應當就此支付相應對價。
根據(jù)韋寧公司審計報告,陳蓮英對涉案項目投資總額(即其向金恒坤公司、張平平轉讓的債權總額)為 17 791.23 萬元。但在原案調解協(xié)議第一條中,當事人確定陳蓮英“實際投入眾望公司用于 09 號地塊開發(fā)建設及拆遷的款項”卻只有79 319 894.47元,二者差額高達 9800 余萬元。需要注意的是,韋寧公司審計報告是原案一審法院在訴訟中根據(jù)當事人申請依法委托審計后出具,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具備相應資質, 審計程序合法,審計結論只要不存在明顯依據(jù)不足或經質證認定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的其他情形,就應當予以采信。但在原案訴訟中,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并未提供充分證據(jù)足以推翻上述審計結論。本案訴訟中,浙江高院責令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就原案調解協(xié)議第一條確定的債權總額作出說明,金恒坤公司、張平平為此提供了兩種計算方式,但該兩種計算方式均缺乏依據(jù),無法予以采信:其一,金恒坤公司、張平平主 張,根據(jù)韋寧公司審計報告,截止2010 年12 月 31 日,“ 世貿布藝城”項目開發(fā)成本為 296 806 494.70 元 ,扣 減應付賬款余額21 408 600元后,實際總成本為275 397 894.70元,其中屬于天冠公司投入的12 830 萬元,而金恒坤公司在受讓股權后于 2010 年 10月至 2010 年 12 月期間投入 67 778 000 元, 按照“世貿布藝城項目實際總成本-天冠公司投入款項-金恒坤公司投入款項”的公 式 計 算 , 陳 蓮 英 的 實 際 投 資 款 為79 319 894.70元,與調解協(xié)議第一條確定的數(shù)額基本對應。然而,金恒坤公司、張平平主張的該種計算方式僅僅截取了韋寧公司審計報告一部分內容,以“世貿布藝城”項目開發(fā)成本作為基數(shù),割裂了該數(shù)據(jù)與其他數(shù)據(j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本身缺乏科學性。事實上,根據(jù)韋寧公司審計報告所載, 截止2010 年12 月31 日,眾望公司賬面總資產為 356 126 208.60 元 ,其 中貨幣資金85 907.19 元,其他應收款56 470 806.69 元,存貨 298 181 774.70 元(其中布藝城項目的開發(fā)成本 296 806 494.70 元)…… 很顯然, “世貿布藝城”項目的開發(fā)成本只是眾望公司總資產中“存貨”的一部分,此外還包括其他巨額資產,這些資產均系眾望公司股東以往投資累積而成,同樣都與“09 號地塊的開發(fā)建設及拆遷等各項前期工作”有關, 現(xiàn)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這部分資產已由陳蓮英等人另行收回,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在上述計算方式中,將這部分資產從眾望公司總資產中剝離,顯然缺乏依據(jù);其將因“09 號地塊的開發(fā)建設及拆遷等各項前期工作”發(fā)生的款項簡單等同于“世貿布藝城項目的開發(fā)成本”,在邏輯上也不能成立。其二,金恒坤公司、張平平還主張,如果以韋寧公司審計報告中關于陳蓮英總投資額為17 791.23 萬元的審計結論為基數(shù),則應扣減以下四部分款項:一是陳蓮英向吳良紅受讓 51% 股權所支付的 11 000 萬元對價中,包含 1904 萬元溢價款以及 555 萬元的介紹費、利息、無形資產等,小計2459 萬元;二是天冠公司投入眾望公司的款項中,至少有 1345 萬元被陳蓮英用于歸還自身債務;三是韋寧公司審計報告中所涉眾望公司應付賬款2141 萬元中,其中1865 萬元屬于陳蓮英未披露的債務,根據(jù)陳蓮英? 2010年 12 月 9 日出具的承諾書,該款應由其承擔;四是陳蓮英曾向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承諾,其兒子楊希鵬、兒媳胡愛敏以杭州鵬威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威公司)土地使用權抵押借款 3000 萬元保證用于鵬威公司,否則該款在其與金恒坤公司、張平平之間的轉讓款中扣減。但該3000 萬元事實上并未用于鵬威公司,導致鵬威公司資產被法院依法拍賣,又產生資產損失1000? 萬元,該4300? 萬元應予扣減。上述四項扣減項目累計金額9900 余萬元,故截止2010 年12 月31 日陳蓮英的投資余額為 7800 余萬元,與調解協(xié)議第一條確定的數(shù)額也基本對應。但是,按照原案調解協(xié)議的邏輯,該協(xié)議第一條約定的是陳蓮英投資款總額問題,扣減項目屬于協(xié)議第二條約定內容,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將上述四項扣減項目計入?yún)f(xié)議第一條,有違原案調解協(xié)議的邏輯和文義。而且,其所主張的以上四項扣減項目中,除了第三項所涉眾望公司1820.86 萬元應付賬款可能需要根據(jù)陳蓮英 2010 年 12月9 日出具的承諾由其個人承擔,在涉案轉讓款中扣減外,其余款項的扣減均缺乏依據(jù),無法予以支持:首先,陳蓮英向吳良紅支付的轉讓款中雖然包含了溢價款及其他無形資產等費用,但這些款項屬于陳蓮英實際支付的對價;而且,此后其將股權(債權)轉讓給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時,雙方只是約定股權部分“無溢價”轉讓,對債權部分的轉讓并未約定“無溢價”。因此,將上述向吳良紅實際支付的“溢價款”等費用列入轉讓范圍,不違反合同約定與法律規(guī)定。其次,根據(jù)韋寧公司審計報告,天冠公司投入眾望公司的款項中,確有部分被陳蓮英用于歸還自身債務,但韋寧公司在審計時已將這些款項在“陳蓮英賬內支付款項”中予以扣減,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在第二種計算方式中又將此列入扣減項目,顯然不能成立。最后,關于楊希鵬、胡愛敏對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余杭支行所負3000 萬元債務問題,屬于“四方協(xié)議書”約定內容,由于“四方協(xié)議書”最終并未生效, 對四方當事人不具有約束力,故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對該債務及所謂損失主張扣減, 缺乏合同依據(jù);即使“四方協(xié)議書”相關約定具有法律效力,由于沒有證據(jù)證明楊希鵬、胡愛敏未將 3000 萬元借款用于鵬威公司的事實,故陳蓮英也不負有依約定承擔該款的義務。據(jù)上,金恒坤公司、張平平上述二種計算方式均不能成立,原案調解協(xié)議第一條內容與事實明顯不符。至于調解協(xié)議其余條款,涉及款項扣減與債務抵銷等問題,均以該調解協(xié)議第一條作為基礎, 據(jù)上所述,在第一條內容真實性不能予以認定的情況下,無論其余條款內容是否真實,該協(xié)議本身從整體上看都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 ? 實際上,作為理性經濟人,無論是陳蓮英還是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在簽訂股權(債權)轉讓合同時,對于轉讓標的、價款等合同最基本的要素,都應當具有正確的認識,其所預估的轉讓價款數(shù)額與實際數(shù)額一般并不可能發(fā)生巨額偏差。從事實看, 原案股權轉讓協(xié)議及其他相關文書載明的陳蓮英投資款總額(即轉讓的債權額),遠高于原案調解協(xié)議第一條約定,卻與韋寧公司審計結論相近。在原案訴訟中,陳蓮英一審請求金額本息也高達1.7 億元,一審判決在扣減相關項目后支持了 1.49 億余元;浙江高院二審主持調解時,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在主張扣減、抵銷的基礎上,也曾經同意支付 4000 萬到 4500 萬元的轉讓款。但在當事人所主張的基礎事實并未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雙方最終卻自行達成所謂“債權債務均已結清”的調解協(xié)議請求法院確認,其行為并不符合常理,令人有充分理由對調解協(xié)議內容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據(jù)上,原案調解協(xié)議內容的真實性無法予以認定。陳蓮英在對他人負有巨額債務的情況下,卻在調解協(xié)議中放棄了到期債權,具有明顯惡意;就陳蓮英對外負有巨額債務的事實,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在主觀上應當屬于明知,相關法院曾為此向其送達協(xié)助執(zhí)行通知書,但其仍與陳蓮英達成上述調解協(xié)議,也難認定系善意所為。本案中即使不認定陳蓮英與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惡意串通達成虛假調解協(xié)議,也應當認為調解協(xié)議落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四條關于債權人撤銷權的規(guī)制范圍。由于該調解協(xié)議對包括胡炳光等五人在內的陳蓮英的債權人正常實現(xiàn)債權產生消極影響,損害其民事權益,故浙江高院(2013)浙商終字第63? 號民事調解書對此予以確認錯誤,根據(jù)規(guī)定,本案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實體條件。
三、關于本案是否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程序條件的問題
第三人撤銷之訴主要應當具備二項程序條件,一是原告必須因不能歸責于自己的事由而未參加原案訴訟,二是原告應當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 6 個月內提起訴訟。就第一個程序條件而言,原告未參加原案訴訟是指沒有成為原案訴訟的第三人,而不是指未實際參與原案訴訟的過程。胡炳光等五人作為陳蓮英的債權人,在原案一審期間不可能以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二審期間對于原案當事人達成虛假調解協(xié)議的事實也并不知曉,故其對于自身未成為原案第三人參加訴訟,主觀上沒有過錯;就第二個程序條件而言,胡炳光等五人于2015 年4 月1 日共同向浙江高院提交訴狀提起本案訴訟,現(xiàn)并無證據(jù)證明其在 6 個月前已經知道原案二審調解書內容損害其權益的事實,故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主張胡炳光等五人起訴已超過 6 個月期間,缺乏依據(jù),不予采信。本案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程序條件。
綜上所述,本案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條件,對原案二審調解書依法應當予以撤銷。該調解書被撤銷后,一審判決自然也不生效,原案當事人之間的股權(債權)轉讓糾紛,應當重新通過相應訴訟程序解決。陳蓮英作為原案原告,如果在本案判決生效后怠于繼續(xù)通過正常訴訟程序行使其權利,則胡炳光等五人可以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三條規(guī)定行使代位權,以自己的名義主張權利。本案經浙江高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該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九十二條、第一百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三百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撤銷浙江高院(2013)浙商終字第 63 號民事調解書。案件受理費 241 800 元,由陳蓮英、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共同負擔。
胡炳光等五人以及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均不服一審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胡炳光等五人上訴請求:(一)在維持一審判決結果的基礎上對一審判決中部分事實認定錯誤以及法律適用錯誤予以糾正。(二)在維持一審“撤銷(2013)浙商終字 第63 號民事調解書”的判決結果的基礎上,裁定對(2013)浙商終字第63 號案件進行提審或者指令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三)一、二審訴訟費用由陳蓮英、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負擔。事實和理由:1.一 審判決未認定“陳蓮英與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惡意串通,達成虛假調解協(xié)議”錯誤,應依法予以糾正。無論金恒坤公司、張平平主觀上是單純?yōu)閰f(xié)助陳蓮英個人逃債還是兼為陳蓮英與自己之不當利益而達成虛假調解協(xié)議,均應當認定為惡意串通,通過虛假和解的方式妨害執(zhí)行。2.一審判決對“金恒坤公司、張平平通過特定關系人向陳蓮英特定關系人支付 3800 萬元的事實”不予認定屬于事實認定錯誤,依法應予糾正。文成縣公安局致湖州中院函件及其他相關證據(jù)表明,陳連英與金恒坤公司、張平平在達成虛假調解協(xié)議后,通過特定關系人私下付款的事實已經達到高度蓋然性,足以使任何正常人形成內心確信。浙江高院對此不予認定,明顯不當。3.一審判決認為“調解書撤銷后,一審判決自然不生效,原案當事人之間的股權(債權)轉讓糾紛,應當重新通過相應訴訟程序解決。陳蓮英如果在本案判決生效后怠于繼續(xù)通過正常訴訟程序行使其權利,則本案原告可以行使代位權,以自己名義主張權利”屬于法律適用錯誤,浙江高院依法應當對(2013)浙商終字第63 號案件進行再審。浙江高院之所以判決撤銷原調解協(xié)議,是因為調解協(xié)議確有錯誤,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浙江高院應當依職權對該案進行再審。原案一審判決雖然因上訴而不生效,但不代表原案一審程序的不復存在。原案二審調解書被撤銷后,就形成了浙江高院未對原案當事人之間的二審訴訟作出任何裁決的狀態(tài),浙江高院理應對原案二審繼續(xù)審理或者進行再審。
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上訴請求:依法撤銷一審判決、發(fā)回重審,或者在進一步查明事實后依法改判駁回起訴或駁回胡炳光等五人的一審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1.胡炳光等五人不是原案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也與原案的處理結果不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雖然具備一定的事實聯(lián)系,但不能認定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其不是第三人撤銷之訴項下的適格原告。一審判決以所謂的實體條件來反推胡炳光等五人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資格,該認定是毫無依據(jù)的,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guī)定,肆意擴展了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范圍。2.胡炳光等五人主張其受損的權利系非特定的普通金錢債權,不屬于第三人撤銷之訴項下的民事權益,不應納入第三人撤銷之訴程序的范圍。3.一審判決關于本案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程序條件的認定錯誤。本案系歸責于胡炳光等五人原因未參加原案訴訟。其自始認為本案的審理與其有事實或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但在一審和二審過程中均未申請參加訴訟,也沒有提交以第三人名義申請參加訴訟而被法院拒絕或者其他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證據(jù),因此本案應屬于歸責于第三人本人原因未參加原案訴訟的情形。胡炳光等五人未在“ 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起訴訟。已經超出法定六個月的期限,其起訴不符合程序條件,依法應予駁回。4.一審判決關于本案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實體條件的認定錯誤,且存在超越、替代原案二審審理職權的不當情形。5.胡炳光等五人關于金恒坤公司、張平平私下支付陳蓮英 3800 萬元的指控嚴重失實,原案調解協(xié)議不存在任何虛假。
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針對胡炳光等五人的上訴口頭答辯稱:胡炳光等五人的上訴不存在事實和法律依據(jù),請求予以駁回。具體意見同上訴意見。
胡炳光等五人針對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的上訴答辯稱:1.胡炳光等五人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資格。本案一審判決已經查明,胡炳光等五人基于法院生效的裁判文書對陳蓮英、楊步奉享有債權,該債權屬于受國家強制執(zhí)行力保護的民事權益。陳蓮英在與金恒坤公司、張平平的調解協(xié)議中放棄巨額債權,屬于利用調解協(xié)議轉移財產、逃避執(zhí)行以致胡炳光等五人無法行使撤銷權的情形。在此情形下,理應被賦予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權利。2.本案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程序條件。胡炳光等五人作為陳蓮英的債權人既不能在原案一審過程中作為第三人參與訴訟,又無法得知原案二審達成虛假調解協(xié)議的事實,主觀上無過錯。在知道陳蓮英與金恒坤公司、張平平之間虛假調解,合法權益被損害的事實,及時提起訴訟,并未超過六個月的期限。3.一審判決認定本案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實體條件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不存在超越、替代原案二審審理職權的不當情形。陳蓮英與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惡意串通達成虛假調解協(xié)議的事實清楚、依據(jù)充分。綜上,請求駁回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的上訴請求。
一審查明的事實,有相關證據(jù)予以證明,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經審理認為,本案一審原告胡炳光等五人提起的系第三人撤銷之訴?!吨腥A? 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guī)定: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 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 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 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 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前兩款規(guī)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jù)證明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 駁回訴訟請求?!备鶕?jù)上述規(guī)定,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前兩款規(guī)定的有獨立請求權和無獨立請求權兩類第三人才能作為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
原案系陳蓮英與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之間的股權轉讓合同糾紛。胡炳光等五人為與陳蓮英存在民間借貸關系的普通債權人。首先,就原案即陳蓮英與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之間的股權轉讓合同糾紛而言,胡炳光等五人對原案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標的并不享有獨立請求權,其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其次,無論原案即陳蓮英與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之間的股權轉讓合同糾紛如何處理,其結果均不會對胡炳光等五人與陳蓮英之間的民間借貸法律關系項下的權利義務產生影響。胡炳光等五人作為與陳蓮英存在民間借貸關系的普通債權人,其在債權能否實現(xiàn)方面與原案存在一定事實上的關系,但這種事實上的聯(lián)系不同于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胡炳光等五人就原案而言,亦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一審原告胡炳光等五人并非原案的第三人,不具備法律規(guī)定的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資格,其起訴不符合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受理條件。金恒坤公司、張平平、沈金龍關于胡炳光等五人不是第三人撤銷之訴項下的適格原告,應駁回胡炳光等五人起訴的上訴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浙江高院作出的(2013)浙商終字第63 號民事調解書如確有錯誤,應依法通過審判監(jiān)督程序予以糾正。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錯誤,本院依法予以糾正。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三十條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一、撤銷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15) 浙撤初字第1 號民事判決;
二、駁回胡炳光、胡紹料、周篤員、蔣美愈、周建光的起訴。
胡炳光預交的一審案件受理費241 800 元,胡炳光、胡紹料、周篤員、蔣美愈、周建光預交的二審案件受理費231 800 元,德清金恒坤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張平平、沈金龍預交的二審案件受理費241 800 元,均予以退還。
本裁定為終審裁定。
審判長 任雪峰審判員 余曉漢審判員? 黃西武
二 〇 一 八 年 十 二 月 五 日
書 記 員? 丁? 一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