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住所地石某某市橋東區(qū)和平東路129號。
法定代表人:張春華,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劉小建,河北百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杰。
委托代理人:張希軍,河北嘉實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安明某。
上訴人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王某杰因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石某某市新華區(qū)人民法院(2014)新民二初字第57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F(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查明,一、原告主張2008年3月5日至2010年8月22日期間被告安明某先后從原告處取走價值48924元的貨物,庭審中被告安明某對原告提供的19張出庫單上合計48924元的貨物系由其從原告處拉走并簽名的事實認可,但主張當時已與原告結(jié)清貨款,現(xiàn)原告主張支付貨款已超過訴訟時效。二、庭審中原告稱,在2014年5月份被告安明某在另案起訴原告要求支付欠款時原告曾向安明某主張以上述價值48924元的貨款抵消欠款,所以訴訟時效并未超過,起算點應當從2014年5月份開始計算;被告安明某對原告在另案訴訟中曾于2014年5月份主張以上述價值48924元的貨款抵消欠款的事實認可。三、原告提交的2011年9月25日出庫單載明,出庫的貨物合計價值17560元,該出庫單落款顧客簽字處有被告王某杰的簽名。庭審中被告王某杰認可其在出庫單上簽名的真實性,但稱是受原告委托往工地送貨,如不在出庫單上簽名就不讓出門,其與原告不存在買賣合同關(guān)系,但無證據(jù)證明。
原審認為,根據(jù)本案查明的事實,原、被告雙方雖未簽訂書面買賣合同,但從原告提交的證據(jù)(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22日19張出庫單和2011年9月25日出庫單)內(nèi)容,以及庭審中被告安明某對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22日19張出庫單上價值48924元的貨物系由其從原告處取走、被告王某杰對2011年9月25日出庫單上(價值17560元)的貨物系由其從原告處取走的事實認可的情況,可以認定原、被告之間存在事實上的買賣合同關(guān)系,被告安明某欠原告貨款48924元、被告王某杰欠原告貨款17560元的事實存在,故本院予以確認。被告安明某辯稱,其所欠原告的48924元貨款已經(jīng)結(jié)清,但未提供相應證據(jù)證明,故本院不予采信。被告王某杰辯稱,其拉走原告貨物并在出庫單上簽字系受原告委托給他人送貨,對此,原告不予認可,而被告王某杰對其陳述的事實未提供有效的證據(jù)予以證明,故對于被告王某杰的辯解理由,因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采信。
被告安明某主張,其欠原告貨款已超過訴訟時效。根據(jù)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quán)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也就是說本案對于被告安明某所欠原告貨款的訴訟時效期間為自2010年8月22日始至2012年8月22日兩年,在該兩年中原告未向被告主張權(quán)利就超過了訴訟時效,原告僅能證明其在2014年5月份即已過訴訟時效后主張過權(quán)利,但不能證明在上述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向被告主張過權(quán)利,因此,被告安明某的抗辯理由成立,原告主張被告安明某支付所欠貨款,因已超過訴訟時效,故不受法律保護。
原告主張對于2011年9月25日被告王某杰在出庫單上簽字所欠的(價值17560元)貨款,因二被告系合伙關(guān)系,故二被告應承擔連帶責任。但原告未提供有效證據(jù)予以證實二被告系合伙關(guān)系的事實存在,也未證明該筆貨款與被告安明某的關(guān)聯(lián)性,因此,對原告的主張,因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庭審中,原告明確表示放棄對利息1000的主張,系原告對自己實體權(quán)益的處分,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準許。遂判決,一、限被告王某杰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nèi)支付原告貨款17560元。二、駁回原告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1462元,由原告負擔1223元,被告王某杰負擔239元。
本院認為,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是,1、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作為一審原告向被告主張的48924元是否超過了訴訟時效。2、王某杰與安明某是否存在合伙關(guān)系。3、王某杰與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是否存在買賣關(guān)系,王某杰簽字的出庫單上項下貨款是否已經(jīng)結(jié)清。
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所依據(jù)的債權(quán)憑證上并未確定具體的給付貨款期限,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第六條“未約定履行期間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六十二條的規(guī)定,可以確定履行期間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不能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quán)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但債務人在債權(quán)人第一次向其主張權(quán)利之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之日起計算。”的規(guī)定,未約定履行期間的合同的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的起始時間分三類情形,一是可以確定履行期間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開始計算,二是不能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quán)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三是不能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務人在債權(quán)人第一次向其主張權(quán)利之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之日起計算。本案中,無證據(jù)證明雙方能夠確定履行期間和債權(quán)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的起始時間;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提交的出庫單顯示,安明某從原告處取走價值48924元的貨物最后的時間為2010年8月22日,安明某認可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在另案訴訟中曾于2014年5月份主張以上述價值48924元的貨款抵消欠款的事實。無證據(jù)證明存在自2010年8月22日至2014年5月份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向安明某主張48924元的貨款,安明某明確表示不履行償還貨款義務的情形,因此,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向安明某主張48924元的貨款的訴訟時效期間起始時間應確定為2014年5月,自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22日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起訴向安明某主張權(quán)利,并未超過法定的兩年訴訟時效期間。原判認定“本案對于被告安明某所欠原告貨款的訴訟時效期間為自2010年8月22日始至2012年8月22日兩年,在該兩年中原告未向被告主張權(quán)利就超過了訴訟時效,原告僅能證明其在2014年5月份即已過訴訟時效后主張過權(quán)利,但不能證明在上述訴訟時效期間內(nèi)向被告主張過權(quán)利,因此,被告安明某的抗辯理由成立,原告主張被告安明某支付所欠貨款,因已超過訴訟時效,故不受法律保護。”錯誤,依法應予糾正。
上訴人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稱,王某杰與安明某存在合伙關(guān)系,安明某不予認可,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未提供王某杰與安明某存在合伙關(guān)系的有效證據(jù),故對上訴人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稱王某杰與安明某存在合伙關(guān)系的說法,在本案中不予采信。
王某杰稱,其從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拉走貨物并在出庫單上簽字系受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委托給他人送貨,本案所涉貨款已經(jīng)由實際收貨人給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結(jié)清,對此,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不予認可,而王某杰對其陳述的事實未提供有效的證據(jù)予以證明,故王某杰訴稱“我替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向工地送貨在出庫單簽字,我在出庫單上簽字是為了出門的需要,我與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不存在買賣關(guān)系,原判認定我與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存在買賣關(guān)系錯誤。本案所涉貨款已經(jīng)由實際收貨人給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結(jié)清,我并不欠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貨款,原判認定我欠款錯誤?!钡纳显V理由不成立。
上訴人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關(guān)于“我公司所依據(jù)的債權(quán)憑證上并未確定具體的給付貨款期限,訴訟時效應從權(quán)利人第一次主張權(quán)利之日開始計算,原判認定我公司的主張已經(jīng)超過訴訟時效錯誤”上訴理由成立,依法應予支持。原判認定除上訴人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關(guān)于訴訟時效部分外其他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法應予維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原判第一項即限被告王某杰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nèi)支付原告貨款17560元。
二、撤銷原判第二項即駁回原告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三、安明某給付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貨款48924元,限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nèi)履行完畢。
四、駁回上訴人王某杰的上訴請求。
五、駁回上訴人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的其他上訴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1462元,由安明某負擔1223元,由王某杰負擔239元,二審案件受理費石某某華泰機電設備有限公司交納的1462元由安明某負擔、王某杰交納的230元由王某杰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劉彥林 審 判 員 牛躍東 審 判 員 申 玉
書記員:喬秀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