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大學
余暉(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
付菲(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
四川省瀘縣建筑安裝工程總公司
朱愛新(湖北瑞通天元律師事務所)
上訴人(原審被告):武漢科技大學,住所地武漢市和平大道947號。
法定代表人:孔建益,該校校長。
委托代理人:余暉,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付菲,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四川省瀘縣建筑安裝工程總公司,住所地四川省瀘縣建設大樓。
法定代表人:張世強,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朱愛新,湖北瑞通天元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武漢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武科大)因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qū)人民法院(2007)新民商重字第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4年12月24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2006年11月30日,四川省瀘縣建筑安裝工程總公司(以下簡稱瀘縣建安公司)向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武漢中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武科大支付工程款,武漢中院于2006年12月6日作出(2006)武立指字第244號決定,指定該案由一審法院審理。一審法院于2006年12月18日立案受理后,瀘縣建安公司請求判令武科大支付下欠瀘縣建安公司工程款8,500,000元,并按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息,由武科大負擔訴訟費。一審法院于2007年1月19日、2008年7月10日兩次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并就瀘縣建安公司承建的《學生宿舍(南區(qū))D棟基礎、室外工程專項合同》部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部分分別于2008年7月22日、10月24日作出(2007)新民商初字第2-1號、2-2號民事判決,一審宣判后,瀘縣建安公司、武科大均服從(2007)新民商初字第2-1號民事判決,武科大不服(2007)新民商初字第2-2號民事判決,向武漢中院提起上訴。武漢中院作出(2009)武民終字第165號民事裁定,撤銷(2007)新民商初字第2-2號民事判決,發(fā)回重審。
一審法院重審中,瀘縣建安公司因(2007)新民商初字第2-1號民事判決已發(fā)生法律效力,且雙方已確認由湖北恒基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基公司)對D棟學生公寓建筑工程造價作出的審計報告,審計結論是14,512,111.92元,武科大已付工程款為12,999,409元(不含室外工程的1,740,495.14元工程款部分,室外工程的款項已經履行完畢),故變更訴訟請求,要求武科大支付瀘縣建安公司工程款1,517,202元,并要求武科大承擔2008年5月工程驗收之日起至今的逾期付款的利息。
本院認為:2004年12月12日,瀘縣建安公司與武科大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合同合法有效,雙方當事人均應嚴格履行。瀘縣建安公司承建的工程于2005年8月10日經驗收合格并已交付武科大使用,后經雙方當事人認可,本案訴爭工程總造價為14,512,111.92元,武科大尚欠工程款131,009.92元未付,瀘縣建安公司要求武科大支付下欠工程款,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故武科大上訴請求駁回瀘縣建安公司起訴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武科大上訴主張本案雙方已達成和解并實際履行,一審判決與事實不符的問題。武科大該項上訴理由的依據(jù)是2013年11月25日瀘縣建安公司向武科大出具的承諾函,該承諾函的內容為“我單位承建的武漢科技大學新校區(qū)南區(qū)學生宿舍D棟工程余款結清后,不再因為余款與貴校發(fā)生任何法律經濟糾紛”,但此后武科大并未立即結清余款,且瀘縣建安公司于已2013年12月6日向一審法院說明“未放棄通過法律途徑向武科大主張工程余款及相應損失的權利”,直至2013年12月19日,武科大才向瀘縣建安公司支付工程款1,386,193元,但仍下欠工程款131,009.92元。武科大于2013年12月19日向瀘縣建安公司支付工程款的行為,不能證明雙方已達成和解并實際履行,故武科大的該項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關于武科大上訴主張一審判決不應支持逾期付款利息的問題。雙方合同約定“引起的合同價款(變更)雙方補充約定,……如有矛盾,以補充協(xié)議為準,補充協(xié)議具有優(yōu)先解釋權”,但雙方又未簽訂補充協(xié)議,導致雙方對合同關于工程造價結算的理解不一致發(fā)生分歧,故引起糾紛的原因不能歸責于瀘縣建安公司,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利息從應付工程價款之日計付。當事人對付款時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下列時間視為應付款時間:(一)建設工程已實際交付的,為交付之日;(二)建設工程沒有交付的,為提交竣工結算文件之日;(三)建設工程未交付,工程價款也未結算的,為當事人起訴之日”之規(guī)定,一審判決判令武科大從2005年8月11日起向瀘縣建安公司支付延期付款利息正確,武科大的該項上訴理由亦不能成立。
關于武科大上訴主張本案訴訟費數(shù)額收取不當?shù)膯栴}。本案一審重審中,瀘縣建安公司已變更減少了訴訟請求,要求武科大支付1,517,202元工程款,根據(jù)《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在訴訟中變更訴訟請求數(shù)額,案件受理費依照下列規(guī)定處理:(一)當事人增加訴訟請求數(shù)額的,按照增加后的訴訟請求數(shù)額計算補交;(二)當事人在法庭調查終結前提出減少訴訟請求數(shù)額的,按照減少后的訴訟請求數(shù)額計算退還”的規(guī)定,本案應依照1,517,202元的標的收取案件受理費。經本院核算,一審案件受理費應調整為18,454元,武科大的該項上訴主張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綜上,武科大的上訴理由成立部分,本院予以支持,其他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審案件受理費18,454元,由武漢科技大學負擔;鑒定費120,000元,由四川省瀘縣建筑安裝工程總公司承擔;二審案件受理費18,454元,由武漢科技大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2004年12月12日,瀘縣建安公司與武科大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合同合法有效,雙方當事人均應嚴格履行。瀘縣建安公司承建的工程于2005年8月10日經驗收合格并已交付武科大使用,后經雙方當事人認可,本案訴爭工程總造價為14,512,111.92元,武科大尚欠工程款131,009.92元未付,瀘縣建安公司要求武科大支付下欠工程款,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故武科大上訴請求駁回瀘縣建安公司起訴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武科大上訴主張本案雙方已達成和解并實際履行,一審判決與事實不符的問題。武科大該項上訴理由的依據(jù)是2013年11月25日瀘縣建安公司向武科大出具的承諾函,該承諾函的內容為“我單位承建的武漢科技大學新校區(qū)南區(qū)學生宿舍D棟工程余款結清后,不再因為余款與貴校發(fā)生任何法律經濟糾紛”,但此后武科大并未立即結清余款,且瀘縣建安公司于已2013年12月6日向一審法院說明“未放棄通過法律途徑向武科大主張工程余款及相應損失的權利”,直至2013年12月19日,武科大才向瀘縣建安公司支付工程款1,386,193元,但仍下欠工程款131,009.92元。武科大于2013年12月19日向瀘縣建安公司支付工程款的行為,不能證明雙方已達成和解并實際履行,故武科大的該項上訴理由不能成立。
關于武科大上訴主張一審判決不應支持逾期付款利息的問題。雙方合同約定“引起的合同價款(變更)雙方補充約定,……如有矛盾,以補充協(xié)議為準,補充協(xié)議具有優(yōu)先解釋權”,但雙方又未簽訂補充協(xié)議,導致雙方對合同關于工程造價結算的理解不一致發(fā)生分歧,故引起糾紛的原因不能歸責于瀘縣建安公司,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利息從應付工程價款之日計付。當事人對付款時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下列時間視為應付款時間:(一)建設工程已實際交付的,為交付之日;(二)建設工程沒有交付的,為提交竣工結算文件之日;(三)建設工程未交付,工程價款也未結算的,為當事人起訴之日”之規(guī)定,一審判決判令武科大從2005年8月11日起向瀘縣建安公司支付延期付款利息正確,武科大的該項上訴理由亦不能成立。
關于武科大上訴主張本案訴訟費數(shù)額收取不當?shù)膯栴}。本案一審重審中,瀘縣建安公司已變更減少了訴訟請求,要求武科大支付1,517,202元工程款,根據(jù)《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二十一條 ?“當事人在訴訟中變更訴訟請求數(shù)額,案件受理費依照下列規(guī)定處理:(一)當事人增加訴訟請求數(shù)額的,按照增加后的訴訟請求數(shù)額計算補交;(二)當事人在法庭調查終結前提出減少訴訟請求數(shù)額的,按照減少后的訴訟請求數(shù)額計算退還”的規(guī)定,本案應依照1,517,202元的標的收取案件受理費。經本院核算,一審案件受理費應調整為18,454元,武科大的該項上訴主張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綜上,武科大的上訴理由成立部分,本院予以支持,其他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審案件受理費18,454元,由武漢科技大學負擔;鑒定費120,000元,由四川省瀘縣建筑安裝工程總公司承擔;二審案件受理費18,454元,由武漢科技大學負擔。
審判長:余小喬
審判員:駱朝輝
審判員:安林鋒
書記員:吳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