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男,1965年1月7日,漢族,住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qū)。
被告:大慶凱晨商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住所大慶市讓胡路區(qū)獨立屯鐵路貨運處南。
法定代表人:柳飛,該公司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正平,系黑龍江四維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暢,系黑龍江四維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大慶凱晨商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晨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獨任審判,于2016年6月3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張某某、被告大慶凱晨商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張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撤銷仲裁裁決第二、三、四項,判決被告賠償原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81000元、一次性醫(yī)療補助金135000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72000元、12個月停工留薪工資54000元、賠償醫(yī)療費58324.26元、護理費32116.69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0500元、交通費2973.40元、住宿費336元、鑒定費260元、受傷現場測繪費2000元,合計448510.35元。2、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1年11月6日起至2014年7月17日間,原告受雇于被告,職務為混凝土攪拌車駕駛員。2014年7月17日9時左右,原告駕駛車輛在被告調度開完單子后,向大慶市讓胡路區(qū)慶虹橋西側的中鐵十六局施工現場運送混凝土。原告到達現場后,在卸貨過程中被告高壓電擊傷。原告受傷后被送至哈爾濱醫(yī)科大學第五醫(yī)院救治。原告共計住院105天。2015年11月9日,讓胡路勞動局作出讓人社傷險認決字(XX)XX號工傷認定書,認定原告屬于工傷。2015年12月18日,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原告構成工傷五級。被告沒有為原告繳納工傷保險。被告為原告支付工資每月4500元。原告住院期間,被告為原告支付了部分醫(yī)療費。原告于2016年3月15日提出仲裁申請,仲裁委員會于2016年4月20日作出裁決,原告認為該裁決的數額低于原告的實際損失,為此訴至法院。
本院認為:原告張某某所受損害經依法認定屬于工傷,并構成五級傷殘,原告應當享受工傷待遇。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六條之規(guī)定,工傷構成五級傷殘的,可以保留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同時第二款還規(guī)定,經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合同,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本案原告提出了解除合同,故其應當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一次性醫(yī)療補助金;《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條規(guī)定,職工住院治療的伙食補助費,到統籌地區(qū)外治療的交通費、食宿費等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交通費、食宿費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具本標準由統籌地區(qū)人民政府規(guī)定。大慶伙食補助標準統籌地區(qū)以外就診的,每天42天。《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職工接受治療的停工留薪期間的工資待遇不變,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生活不能自理的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間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本案中,原告于2014年7月17日受傷,勞動能力鑒定時間為2015年12月18日,原告主張12個月停工留薪工資符合規(guī)定。被告沒有為原告繳納工傷保險,故原告的損失應由被告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賠償。
根據以上規(guī)定,原告應當享受的待遇為: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2、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3、一次性醫(yī)療補助金;4、12個月的停工留薪期間的工資;5、醫(yī)療費;6、護理費;伙食補助費;7、交通費;8、住宿費;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六條的規(guī)定,構成工傷五級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為18個月本人工資;根據黑龍江省貫徹《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第十四條的規(guī)定,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為離崗前的30個月本人工資;一次性工傷就業(yè)補助金為離崗前16個月的本人工資。根據該條規(guī)定,工資標準以受傷職工離職前的月平均工資為準,原告提供的證據只能證明其在被派到中鐵十六局處工作時的月工資4500元,但其只工作了不到兩個月,無法得出月平均工資,根據庭審原告陳述自己掙的是計件工資,最多時每月工資5700元,最少時3000元,其還陳述最忙時間為6、7、8、9四個月份,故本院將原告月平均工資確定3900元[(5700元×4個月+3000元×8個月)÷12]。
綜上,對原告的請求數額確定如下:一次性傷殘補助金70200元(3900元×18個月);一次性醫(yī)療補助金117000元(3900元×30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62400元(3900元×16個月);12個月停工留薪工資46800元(3900元×12個月);醫(yī)療費差額46438.76元(474038.76元-427600元);門診費808.50元;伙食補助費4410元(105天×42元);因原告的傷情需要人員護理,被告沒有安排專人護理,故對原告住院期間的護理費予以支持,原告提供的證據不能夠證明護理人員的實際收入情況,本院依據2014黑龍江省居民服務業(yè)每年52333元工資標準予以支持,經計算原告主張的32116.69元沒有超過依據上述標準計算的數額,予以確認;原告主張交通費2973.40元,其提供的票據中有加油票據、高速路收費票據、出租車票據,上述票據與原告就醫(yī)無直接關系,不予確認,其余票據經核算確定為2083元;住宿費336元,原告雖然提供的票據不屬于正規(guī)票據,但該項費用系必然發(fā)生費用,對此予以確認;原告支付的勞動能力鑒定費260元、及為了確定現場情況支付的測繪費2000元,雖然系間接支出,但與本案具有因果關系,故被告亦應予賠償。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六條、黑龍江省貫徹《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第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張某某與被告大慶凱晨商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依法解除勞動關系;
二、被告大慶凱晨商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張某某一次性傷殘補助金70200元;
三、被告大慶凱晨商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原告張某某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117000元;
四、被告大慶凱晨商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張某某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62400元;
五、被告大慶凱晨商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張某某停工留薪工資46800元;
六、被告大慶凱晨商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張某某住醫(yī)療費差額46438.76元,門診費808.50元,共計47247.26元;
七、被告大慶凱晨商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原告張某某伙食補助費4410元、護理費32116.69元,共計36526.69元;
八、被告大慶凱晨商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支付原告張某某勞動能力鑒定費260元、測繪費2000元,交通費2083元,住宿費336元,共4679元。
上述二至八項共計384852.95元。被告大慶凱晨商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元減半收取5元由被告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交副本,上訴于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此頁無正文)
代理審判員 劉曉東
書記員:劉宇欣 附相關法律條文: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yè)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yī)療待遇。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yī)療機構就醫(y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yī)療機構急救。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門、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guī)定。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y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qū)以外就醫(y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qū)人民政府規(guī)定。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fā)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y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yī)療保險辦法處理。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y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guī)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第三十二條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yè)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第三十三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yè)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y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qū)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停發(fā)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guī)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xù)享受工傷醫(yī)療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第三十六條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fā)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guī)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 黑龍江省貫徹《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第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